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幼儿教育“小学化”辨析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心态,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为当前的一种社会现象引起各界广泛关注。需要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进行反思和辩证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辨析

摘要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心态,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为当前的一种社会现象引起各界广泛关注。需要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进行反思和辩证分析。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和深入研究,作者认为部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张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夸大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范围和程度;教学实施不当,也容易引发幼儿教育“小学化”;活动评价僵化,会助长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认识标准不一,需要对幼儿教育进行科学评价。在反思和讨论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防治策略:建立健全幼儿教育评价机制;加强幼小街接研究和实施;提升幼儿教师队伍水平;加大农村幼儿教育投入。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辩证分析

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人终身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正因为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要,引起人们更多关注,对幼儿教育的研讨不断增加和深入。尤其是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成为研讨的焦点之一。仔细分析已有研究,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此进行反思,究竟幼儿教育是否真正“小学化”?“小学化”的程度如何?怎么辩证认识和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背景和观点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教育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推动力,成为家庭和个人改变命运的选择。教育愈发受到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心态。家长越来越相信超前教育的作用,希望对幼儿进行超前教育,以便让孩子更快成长。

从收集到的文献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指幼儿园采取小学教育的方式方法,把幼儿当成小学生来进行教育的一种倾向。其实质是幼儿园将小学的课程资源、管理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渗透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和趋势化的一种功利性的教育现象和错误的教育倾向。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不是让幼儿愉快成长,而是让幼儿学习和掌握“知识”;教学制度上按照小学教育来进行管理;教学内容上重视传统知识传授而忽略其它领域知识的均衡发展,提前开设了识字、加减法、背英语单词等“小学化”的读写算课程;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体、美、劳多方面教育;教学方法上采用“灌输式”教学代替适于幼儿的“游戏化”教学,缺少教具,缺少图案色彩,没有幼儿喜欢的游戏,课后还有一堆作业等等,轻视幼儿自主学习;教育要求上,把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搬来往幼儿身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插嘴,要坐得端端正正,手脚有一定的放法,不许离开座位,不经允许不能上厕所,不能随意喝水;教育评价上重视结果评价,轻视过程评价。

2、辩证认识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我们造就的只是一些老态龙钟的儿童。幼儿教育“小学化”不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束缚其个性发展,同时也会抑制其智力发展,导致幼儿较早失去学习兴趣等问题。

2.1存在以偏概全,夸大幼儿教育“小学化”在调研中,多数幼儿园的老师并不承认他们有“小学化”问题。根据实际观察,多数幼儿园的确没有明显的“小学化”问题,尤其是城市公办幼儿园“小学化问题不明显。调研中也发现,极少数师资力量薄弱、办园条件较差的农村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学前班存在学习任务偏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小学化”倾向。

2.2教学实施不当,引发幼儿教育“小学化”在调研中发现,被称为“小学化”的少数幼儿园,有些知识内容在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之中,而且是《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等国家政策性文件中所要求的知识目标。但由于具体实施中有的教师理解不到位或方式不合适,有的简单地采取讲授式、灌输式等教学方式,忽略了《纲要》中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3活动评价僵化,助长幼儿教育“小学化”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等。但是,不合理的评价其作用就会是负面的、消极的。在实际考察中发现,被称为“小学化”的少数幼儿园,许多活动内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且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考虑到了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以幼儿为中心生成和组织活动;但却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手段,在活动中以简单化的标准答案、单一的评价标准评价幼儿的表现,这就会限制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2.4认识标准不一,幼儿教育需要科学评价从收集到的文献看,不乏有对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真知灼见。也有少数研究纯属跟风、存在偏见等。一方面,部分研究存在对幼儿教育认识、评价的立足点不同、认识标准不统一,有的研究是从幼儿园办园理念、有的是从幼儿园教育内容,有的是从幼儿园教育形式和方式,有的是从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有的是从幼儿园环境等不同方面来认识和评价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另一方面,有的研究是从宏观层面,有的是从中观层面,有的是从微观层面进行认识和评价幼儿教育“小学化”的。

3、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防治策略

在中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根源在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传统思想,而评判孩子有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的显性依据则是幼儿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学会了多少东西。再加上部分小学违背规定暗地实行入学考试制度,家长的“名校情结”也促使其将孩子送往能够使孩子学会更多知识技能的幼儿园,部分幼儿园更是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将提前教授孩子小学教育的内容当成办学的“经验”,促使幼儿教育“小学化”。作为教育公共资源的最大保障者,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的投入,应继续加大对幼儿教育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保证逐年增加专项经费投入,使幼儿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逐年增加。正如国际社会形成的共识一样,“不应当把私人资金筹措作为一种临时性措施,因为此种做法有可能导致浪费、不协调或不平等。应由政府当局来对筹资合作伙伴加以组织,同时采取一些必要的纠正措施。首先应防止教育扩大社会的不平等,为此应为处境最不利的居民筹集大量资金,用于采取特殊措施来防止学业失败,或是为少数民族和偏远地区的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等。因此,为了确保公正和保持社会的内聚力,公共经费看来是必要的。”f」政府应不断改善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幼儿教师的待遇。贯彻落实国家和各省确定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50%的规定,并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部分用于发展学前教育,各级政府应划出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学前教育发展,确保学前教育发展的经费保障。只有持续稳定的经费增长保障,才能不断提升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