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新时期班主任多重角色担当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摘要:中职班主任要适应教育和管理的需要变换角色,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担当不同角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润物细无声地解决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建设者。

 新时期班主任多重角色担当

摘要:中职班主任要适应教育和管理的需要变换角色,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担当不同角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润物细无声地解决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建设者。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角色变换教育效果

新时代赋予中职班主任新的角色及内涵。班主任不仅承担着中职生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的角色,还一定程度上担当着他们朋友、父母的角色。也就是说,中职班主任要适应教育和管理的需要变换角色,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担当不同的角色,甚至多角色共担,并扮演好相应角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润物细无声地解决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建设者。

1、师表楷模角色

作为中职学校班主任,从早上学生出操到午休,再到学生上晚自习,最后学生上床安睡,才算是完成了一天的工作。班主任是离学生最近、相处时间最长的教育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的人格力量对规范中职生的言行举止、人生追求、远大理想有着深刻而直接的影响。

担任中职班主任多年来,我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如规定学生每天按时出操,我就提前出现在操场上;组织学生奉献爱心,自己带头做爱心善事;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自己便身先士卒,以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带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教育管理者角色

中职班主任要带着爱心开展工作,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做到三勤三细。

三勤。一勤即勤观察。要利用一切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动态,掌握班级动向和存在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做好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二勤即勤交谈。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接触、交谈,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想法、困难等,以弥补观察的不足。与学生交谈的方法很多,个别谈话、主题班会都是比较好的方式。为了切实提高谈话的实效性,做好谈话前的准备很必要,对交谈的目的、方式、时间、场合都要加以斟酌,杜绝随意性。师生谈话要态度诚恳、自然、亲切,让学生感到和蔼可亲、深受触动,打消戒备心理,方能实现沟通目的。三勤即勤检查。班主任要对班级日志、卫生(个人卫生)、出勤等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并形成制度,促使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三细。一细即观察学生要仔细。对中职生的日常管理要做到细心观察,仔细琢磨,心中有数。发现学生良好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促其良好品德行为发扬光大;发现学生不良思想苗头,要及时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防患于未然;对犯错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二细即调查研究要细心。这种调查不拘泥于固定形式和模式,要求能了解实情、见实效,与学生谈话或与任课教师交流时要做到理性、客观,注重细节、情节及小事情,以便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然后对调查所得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症下药、因人施教。三细即从细微处抓起。管理培养学生要从细微处着眼、从小事做起,道德品质、养成教育一起抓,重视常规训练,促使学生品德优良、习惯良好,形成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风貌。

3、科研型学者角色

中职班主任在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教学教研工作。不仅教好自己承担的课程,还要不断更新知识,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地将教育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同时,要协调好其他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与他们一起科学、协作管理班级,培养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共同促使学生不断完善品行、发展个性,聪明才智得以发挥,特长得以发展。

4、心理辅导师角色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现状,使得人们心理负荷不断增加,心理困惑不断产生,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和疾患,中职生更是如此。面对中职生出现的情绪波动、思想困惑、情感困扰等,班主任不仅要调节好自身心理状态,保持良好心态,提高心理素质,而且要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共同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的责任,学习实践相关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增强心理辅导能力。还要努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一是通过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二是关注、交流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正向引导工作,使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取舍和选择;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愉快学习、快乐生活,促使学生心态阳光、思想积极、性情爽朗,身心健康地成长。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