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德育需从“心”开始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摘要:德育既是教育者有目的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也是教育者关注受教育者心灵成长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以及道德意志的培养,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良好的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的种子,以此规范其行为、石氏砺其心智。

 德育需从“心”开始

杨鹏

摘要:德育既是教育者有目的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也是教育者关注受教育者心灵成长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以及道德意志的培养,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良好的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的种子,以此规范其行为、石氏砺其心智。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中小学德育用心施教

德育既是教育者有目的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也是教育者关注受教育者心灵成长的过程。要实现德育目标,需要教育者用心施教。

1、课改为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和实验,不难看出德育课程改革在基本理念、建构方式、编写要求、评价侧重、管理体制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不同以往的变化。

针对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的发展趋势,德育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德育的重要作用、价值体现、长期观念和渗透原则,其新的观念昭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1.1德育课程改革对德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品德观、学习观和角色观,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2与课改前思想品德教材相比,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具时代气息,注重用生活德育理念构建学生的道德成长。

1.3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1.4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展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体验活动,强调德育的全员参与和全学科渗透。

2、德育需从“心”开始

德育的实质就是对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以及道德意志的培养,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良好的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的种子,以此规范其行为、石氏砺其心智,使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德育须从小抓起,从细微处入手,从心开始。

2.1用心认识。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把德育放在首位,不能仅着眼于教学效应,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德育的重要性;对于学生品德的培养不应只局限于班主任和品德课教师的努力,要做到各学科渗透德育、倡导德育,积极拓展德育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和德育形式。

2.2真心关注。德育塑造的是学生的精神与品质,作为教育者,在德育中应少讲道理、少说空话、少喊口号,要真切感受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行为找根源。如学生撒谎不能就认为是骗子,学生打架不能就认为是暴力,学生逃课不能就看成无药可救。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明白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找到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在他们的心灵种下“德育之树”。

2.3用心投入。“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的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德育要用心面对每一位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做到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循序渐进、谆谆诱导,“耐心浇灌、育曲为直”;要细心留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引导,做到“细节育人、德育无痕”。教育者只有用心投入德育工作,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触动心灵的教育才能真正收到成效。

2.4决心坚持。德育是完善道德认识、发展道德追求、陶冶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管理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反复、投入大、收效慢的过程,不可能一毗而就。因此,做好德育工作需要教育者具有坚定的态度、坚持的决心、坚守的执着,坚持不懈地开展德育工作。

2.5信心百倍。学生欲成才,必先成人。我们只有做好“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德育工作,才能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在教书育人的田野上播下希望的种子,开出灿烂的花朵。已有的实践经验和成果让我们充满信心,激励我们以满腔的热情、百倍的爱心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相信学生必将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闰风霞,赵正.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新发展[f].黑河学院学报,toy y : 6g- m.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