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基础教育中的学校阶层分割与学生教育期望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阶层分割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期望教育公平

 基础教育中的学校阶层分割与学生教育期望

吴愈晓  黄超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基础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在不同阶层群体间的分配不均问题日益突出,并导致学校出现阶层分割现象。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年基线数据,探讨我国初中学校的阶层分割状况及其对学生教育期望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初中学校有较明显的阶层分割现象,分割程度存在地区和区域(城乡)差异;学校的阶层构成对学生的教育期望存在显著影响,平均阶层地位越高或阶层异质性越大的学校,学生的教育期望越高;学校阶层构成对学生教育期望的效应因不同特征的学生群体而异,认知能力较低和学习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更能从学校阶层地位和阶层异质性的提高中获益。由于教育期望是学业成就和教育获得的重要决定因素,学校的阶层分割对教育公平的影响不容忽视。而降低学校的阶层分割程度、促进学校的阶层整合将是保障我国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阶层分割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期望教育公平

一、导言

在现代社会,教育既是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也是阶层再生产的重要机制,在社会分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教育本身也是分层的,因此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成为社会各阶层竞相争夺的对象。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凭借其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方面的优势获得占据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先权,从而导致学校之间产生了阶层分割现象,即优势阶层的孩子多集中于办学质量较好的学校,而弱势阶层的孩子则集中于办学质量较差的学校。经验研究表明,学校的阶层分割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和教育获得有显著影响。著名的“科尔曼报告”(Coleman Report)指出,学校的阶层构成是学生个体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之外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最重要因素,相比学校的硬件设施、课程设置和师资条件等因素,学校的阶层构成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性更强。还有研究发现,学校的阶层构成会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中毕业率或大学升学率。总之,在优势阶层出身的学生比例较高的学校就读,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和升学机会,而那些集中了大量社会底层出身的学生的学校,对学业成就有负面作用。由于学生的学业成就关乎其未来的社会地位获得,学校阶层分割对阶层结构固化或两极分化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受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历史上重点学校制度设置、就近入学政策以及房地产市场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阶层分割已成为一种社会事实。基于上海和北京的调查研究表明,由于就近入学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的发育,区域内基础教育资源的质量与该区域的房价有密切关系,教育资源越好的区域,房价越高,其结果是加剧了高收入阶层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状况,而无力购买好学校所在学区商品房的家庭则可能失去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最终导致不同学区之间的居住分割以及学校的阶层分割。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重点中学中优势阶层学生比例是普通中学的1. 7倍,低阶层家庭比例只有普通中学的67000还有研究表明,那些“优质学区”的户主在教育程度、职业地位和家庭经济条件上都显著优于非“优质学区”户主。

虽然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阶层分割现象及其成因已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关于学校阶层分割的总体水平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国内社会学、教育学及相关领域尚未展开深入的探讨和经验验证。对于当前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阶层分割程度以及阶层分割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教育期望和个体发展的影响,我们仍缺乏系统的认知。本文采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在2013-2014年收集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围绕全国范围内初中学校阶层分割的程度及其对学生的影响进行探索和检验。着重检验学校的阶层分割如何影响学生的教育期望。一方面,教育期望被证明是有效且稳定的预测教育获得以及地位获得的指标,①教育期望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教育获得的差异。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急速扩张,大学教育成本(学费等)逐年上升、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以及毕业生初职薪资水平下降等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其可能影响家庭的教育投资决策以及学生个体的教育期望。②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学生的教育期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研究问题是:(1)当前初中学校的阶层分割程度如何?(2)学校阶层分割对中学生的教育期望是否有影响?如何影响?(3)学校阶层分割对教育期望的作用是否存在群体差异?通过回答以上问题,综合评估学校的阶层分割程度及其后果,深化对当前中国教育不平等现象的理解。

二、文献综述:学校阶层分割的成因和后果

()学校的阶层分割及其成因

分割(segregation,亦作隔离)是社会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根据社会学家彼得·布劳的定义,分割是指各不同社会特征的群体或阶层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域,而不是均匀分布在同一区域内部。低度分割是指大多数人与其他群体或阶层的人住得很近,而高度分割是指几乎很少有人和其他群体或阶层的人相邻而住。③分割是与异质性(heterogeneity)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分割程度高意味着异质性程度小,反之则表明异质性程度较大。分割被视为导致社会不平等甚至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结构性因素。④去除分割(desegregation)或增强整合(integration)成为许多国家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学校的阶层分割(school socioeconomic segregation)是指来自不同阶层的学生聚集在不同的学校,从而导致学校间存在显著的阶层构成差异。具体而言,来自高阶层家庭的学生集中在一些学校,来自低阶层家庭的学生则聚集在另外一些学校,导致不同阶层的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不是融合在一起,而是处于一种分割的状态。自1966年“科尔曼报告”出版之后,学校的阶层分割现象引起特别关注。该报告指出,学校内学生的阶层构成是影响美国中学生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帕特南最新的研究指出,因学校的阶层分割所导致的教育成就差异是阶层固化或不平等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外的经验研究表明,不同居住区之间学校的质量差异是学校阶层分割的主要原因。在一些西方国家,受到偏好、人际互动等因素的影响,高阶层家庭倾向于居住在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服务质量较高的区域,与社会经济地位相近的群体为邻。这一聚居行为推高了优质学校学区的房价,限制了低阶层进入优质学校的可能,导致学校产生阶层分割。择校被认为是学校阶层分割的另一原因。择校政策的本意是为了保障民众的自由教育权利,它允许一部分学生去居住学区之外的学校上学,从而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但择校对低收入阶层孩子的作用非常有限。低阶层家庭通常对择校的信息了解较少,并受到交通等条件的限制,即使他们掌握了好学校的信息,也无力支付该学区的房价;相反,高阶层不仅能够获得更多关于学校质量的信息,同时亦能承担好学区的房子,因此能够从择校中获益。④我们认为,已有的文献仅限于对西方社会的研究,而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及制度原因等,情况或者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学校阶层分割的后果:经验发现、理论解释和政策意涵

长期以来,学校的阶层分割是教育公平研究的热点。关于学校内学生的阶层构成与学业成就和教育获得之间的关联,许多经验研究都有所讨论。学校的阶层分割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期望。在家庭背景相同的情况下,就读于高阶层学校的学生通常比就读于低阶层学校的学生拥有更高的教育期望。①研究者普遍使用基于社会互动论的“同辈群体效应”(peer group effects)理论来解释其原因。根据该理论,学生的学业表现与其同辈群体的特征有密切关系,同辈群体间的互动可传递社会规范、价值观甚至是学习技能,并对互动者以及其他同学的学习态度、教育期望、认知发展以及学业成就产生影响。②在个体层次上,优势阶层学生因为拥有较为丰富的社会和文化资本,比弱势阶层学生有更好的在校表现,包括认知能力、学习技能和教育期望。③因此,学校的阶层构成决定了个体将与何种类型的同辈群体互动。学校中来自优势阶层家庭的学生比例越大,个体就越有可能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同学互动,这种情况下,同辈群体成为教育的催化剂,对个体的学业成绩或教育获得更加有利。相反,在弱势阶层学生比较集中的学校,同辈群体中无心向学、不良行为甚至越轨的情况更多,因而对个体的教育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基于文献和个案分析,帕特南指出,“和谁一起上学”与学生的成绩和表现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学校阶层分割与教育结果之间关联的政策意涵很明显,即降低学校的阶层分割程度,增加学校内部的阶层多样性(diversity)或异质性,帮助弱势阶层的孩子进入学生平均阶层地位较高的学校学习,是促进教育机会公平的重要且必要措施。事实上,大量经验研究都已证明,弱势或贫困阶层的孩子在平均阶层较高的学校会有更高的教育期望以及更好的学业成就,这是一个非常稳健的规律。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