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官方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
摘要:学生只有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梦想、让学生去决策规划自己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自尊自信等,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有效方法。当学习内驱力被激发起来,学习就不再是被动接受,,币是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学生会从中享受学习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

 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王雁

摘要:学生只有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梦想、让学生去决策规划自己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自尊自信等,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有效方法。当学习内驱力被激发起来,学习就不再是被动接受,,币是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学生会从中享受学习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

关健词:学习动机树立梦想决策规划自尊自信

学生只有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就好像我的儿子,小学阶段在家长的陪伴、督促下,学习成绩很优秀。但上初中以后,慢慢地学习越来越趋向于完成任务。作为教师、家长的我,一直在思考: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优秀,到了中学以后为什么大相径庭呢?是课业负担加重了,还是功课变难了?其实,归根结底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尝试。

1、帮助学生树立梦想

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著名的基督教领袖、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罗伯特·舒乐博士,1968年时梦想在美国加州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约翰逊说了自己的梦想。菲力普·约翰逊问他:“预算需用多少钱?”罗伯特·舒乐博士坦率而明确地回答:“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从此,罗伯特·舒乐博士开始了坚持不懈的漫长募捐生涯。建造水晶大教堂共用了2000万美元,比最初预算多得多,全部是罗伯特·舒乐博士一点一滴筹集来的。19809月,历时12年,可容纳1万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成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必去瞻仰的胜景—名副其实的人间伊甸园。后来,罗伯特·舒乐博士经常这样讲:“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像我这样去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设计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是生命的灵魂,是心灵的灯塔,是引导人走向成功的信仰。有了崇高的梦想,只要矢志不渝地追求,梦想就会成为现实,奋斗就会变成壮举,生命就会创造奇迹。

听完这个故事后,我很受触动。有时候,对学生一些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我们成年人往往以自己的想法为标准去限制,以至于他们渐渐变得不愿怀揣梦想。21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说过:“人如果什么梦想都没有,就等于死亡。”所以,不管学生有什么样的梦想,我们都应该给予合理支持,学生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梦想支持下的学习就不再是被动的,学生会因自己的梦想而去努力,这时候的学习也就变得不再是苦差事。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追梦的路上不懈努力,并且相信梦想一定会开花。

2、让学生去决策规划自己的学习

曾国藩的子孙在外交、数学、化学等专业领域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与曾国藩的家训和教导有密切关系。曾国藩的书信中,对子孙的愿望是这样的:一般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孙为大官,但是我却不希望我的子孙当大官,我只希望我的子孙能够成为读书明理的君子。

现在学生的学习大都是被要求、被管理、被监督,这样只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是被强迫的,学习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其实,学生就像是一部车,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就需要提高这部车的“速度”。梦想是这部车的前轮驱动,后轮驱动就是让学生去决策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时,会让他们拥有成就感,进而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3、帮助学生建立自尊和自信

一部车有了四轮驱动,还需要有发动机,这个发动机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尊和自信。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我和他谈话时他告诉我,因为他经常被别人欺负,别人也不愿意和他玩,所以他觉得没有自尊、没有自信,满脑子想的是如何融入班级这个团体?如何跟别人一起玩?如何被别人喜欢?心思就没有放在学习上。后来,我让他当了班干部,对他也有了格外的关注和更多的交流,有了自尊和自信,他的成绩取得了明显进步。

给学生展示才艺的机会,是增强他们自信心的好办法。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进入中学后,因为篮球打得好,他的班主任老师让这个学生在年级篮球赛上充分展示自己。从此,这个学生自信满满,不但学习努力,还当上了班长。班集体在他的带动下朝气蓬勃、团结友爱,向心力、凝聚力持续提升。学生自尊自信,就会朝气蓬勃、活力无限,唤起内在学习动机。

总之,帮助学生树立梦想、让学生去决策规划自己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自尊自信等,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有效方法。当学习内驱力被激发起来后,学习就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学生会从中享受学习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

 

Copyright © 2008-2011 版权所有 -《当代教育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ddjyjbjb@163.com